首先是钢厂之间的产量博弈。钢轨连接板为什么不断有钢厂加入限产行列,但到如今钢市价格仍不能有限反弹?原因就是市场供需矛盾仍是不平衡的。其更深一层问题是上层统协下的钢厂之间的所谓限产只是表面文章,大家看到目前的困难局面只是“礼节性”地往后退了一步,离市场真正需求的距离还差的很远。这也是限产的不协调性带来的问题。钢厂礼节性减产只是不愿意这些年苦心经营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与竞争对手,所以,只要有喘息的机会,就会生产以维护自己的市场。从这一点上,也就说明了减产的不彻底性。民企在国企减产的同时,趁势增产,抢占市场份额也不为下策。民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民企抗击市场打击能力也相对较强。那么,国企减产,意味着收缩市场;民企不减产或减产相对幅度较低,意味着扩占市场。那么,这种局面国企会眼睁睁一直看下去吗?显然也不会的。从这一点上,也就说明了减产的不彻底性。减产的不彻底性解释了为什么前段时间钢厂虽说在减产,且连续4个月平均日在维持在170万吨的水平而市场价格仍然萎靡,就是减产没有减到位。若后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钢厂产量也维持在目前钢轨连接板水平的基础上甚至还要低的话,钢市价格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可能在有效消化前期库存的前提下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而若钢厂产能也随市场行情好转不断释放,那么这种钢市的价格反弹可能很短,或许没有。
近年来钢厂对代理商表现强势,做钢厂代理“这么些年来赚不了多少、亏不了多少”,在去年年中,“部分代理商因亏损想退出代理,但保证金被钢厂压着,不得不坚持一整年”;第二座大山是资金成本,“以前一批货压一年是200元/吨的资金成本,但去年却是将近800元/吨,直接涨了四倍”。他说,用工成本也是压在钢贸商头上的一座大山;另外,在去泡沫过程中钢市“不给于配合”,使得钢材价格波动小,“去年上半年价格走势就是一条线”,“而没有波动,贸易商就没钱赚”。“穷则变,变则通”,在外围环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钢贸商如果还原地踏步的话,可能不久的将来连口“粥”都喝不上。“瘦身”是好,最起码有利于钢贸商缩小成本支出,帮助钢贸商度过行业“严冬”,但是,“瘦身”终究不是常事。做生意本来就是想赚钱,如果持久的“瘦身”可能会耽误转型的机遇期。因此,如果有实力,钢轨连接板有想法的钢贸商还是应该寻求突破口。